国产色色视频_最新国产清清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传区网站_中文字字幕人妻高清乱码国产亚洲精品第一页综合_美少妇自慰av无码日韩一区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全國政協致公組建議:用規劃和政策為新農村建設“導航”
瀏覽次數:1007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果給予了肯定,同時在談到推進2007年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時強調,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政協致公組在深入農村調研時發現,當前新農村建設在收獲成果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如果不給以高度關注和提供較好的解決方案,將給今后的新農村建設帶來難以消除的隱患。

  關注薄弱環節消除建設隱患

  致公組認為,當前有五個環節應當給以高度關注:缺乏城鄉統籌的觀念,沒有將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有機結合,存在就農村論農村的現象;對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指導思想貫徹不夠,沒有很好地將新農村建設與當地農民的生活方式、生產需求以及政府和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相結合,有一陣風、一刀切、急于求成的現象;對農村地區規劃建設的特點認識不足,村鎮的規劃特色不夠鮮明,部分地區村莊規劃建設中存在“兵營化”、小區化傾向;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制還不夠完善;推進農民集中居住還存在一些政策性制約因素,涉及建設用地周轉指標、宅基地置換、承包地調整、空置房處置、基本農田保護等一系列政策問題,操作難度較大。

  致公組認為,當前,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引導和政策調控,力爭統一認識、明確目標、理順思路、改善方法、完善機制,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水平。

  加強規劃政策避免留下遺憾

  致公組就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政策引導,提出四點建議:

  首先,致公組建議把新農村建設和推進城市化進程有機結合起來,依靠城鄉統籌促進新農村建設。

  在城市化水平較高、城鄉居民點布局相對穩定地區,應適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基本從事二三產業的小城鎮、農村居民點等撤鎮、撤村,設街道辦事處或者居委會。在城市化水平相對較低、城鄉居民點布局還不穩定的地區,要選準發展點加快合理配套,創造和培育集聚條件,形成凝聚力和增長點;對規劃撤并的點,應維持現狀條件,控制發展條件,促其易地發展。積極引導以從事第一產業為主的農戶在村莊集中居住,鼓勵以從事二、三產業為主的農戶進城鎮居住,合理推進城市化進程。

  應當加強城鄉設施的統籌規劃,加強城市各項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向農村地區的輻射和延伸,并根據鄉村地區的特點,合理確定服務的內容和配套的標準。

  第二,建議加強對各類村莊規劃建設的合理定位和分類指導。

  按照區域的城市化進程和村莊所在的區位,對村莊的整治建設進行合理分類。對于各類城中村,應按照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合理改造,及早融入城鎮的整體格局;對于被劃為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范圍的城郊村等,不能再以農村的標準和方法進行規劃建設,應當按照城鎮的規劃建設標準一步到位,避免將來二次拆遷加大政府和個人的經濟成本;對于真正的鄉村居民點,應當貫徹有利于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生活、保持鄉土氣息、打造田園風光的基本原則,不能簡單套用城市規劃的技術標準和方法,以免破壞鄉村地區應有的自然風貌和特色。應按照村莊現有的基礎、建設和發展的條件,分別采取整治、整治拓建和新建等不同的規劃建設方法。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結合村莊的建設需求、人文特色、產業特色、村容村貌,提高村莊建設規劃的質量。

  第三,建議保護歷史文化、鄉村風貌和地方特點,避免千村一面。

  提升農村文明,保護鄉土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各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豐厚,除了古村落、古民居,還有很多地方具有豐富的民俗風情、鄉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在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特別要防止對農村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鄉土民俗的忽視和破壞。要重視保留和保護好現有的古村落及歷史文化遺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歷史文化遺存,突出地方特色,包括地方的鄉土習俗、建筑特色、布局特點。在保護和傳承優秀的地方文化、鄉土文化、歷史文化的同時,要積極提升農村地區的現代文明,加強農村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要保護好農村弱質生態空間,對自然濕地、野生物種及其生活環境、主要湖泊、水源地和其他生態敏感區等應劃定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措施,禁止或控制建設活動。開發鄉村游憩空間要統一規劃、慎重選址,充分考慮環境容量等要求。

  第四,建議加強部門間的通力合作,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加強有關部門的相互銜接和合作,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農村基礎設施穩定的投入渠道。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議在新增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項用于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對財政困難的地區加大補助和扶持力度。此外,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特別是盤活集體土地的各類政策,繼續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要加快制定完善重點中心鎮建設發展的相關政策,提高重點中心鎮的發展質量和內涵,加強對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和帶動作用。

摘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