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廣州市爛尾地塊處置工作始終堅持穩定優先、民生為重
瀏覽次數:978上世紀90年代,廣州市房地產開發熱遺留了一批房地產開發工程爛尾項目。據統計,全市共有此類爛尾地塊141宗,涉及臨遷家庭16165戶、49062人;涉及開發企業拖欠的拆遷債務高達約53億元。
爛尾地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一直得到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將其列為市委、市政府重點督辦的“民心工程”。2004年,由市領導擔任組長的全市爛尾地塊處理領導小組,集中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國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規劃局、相關區法院和區政府的力量,創造性確定了司法拍賣、經濟盤活和行政修復三種方式并舉的解決方案,全力推進爛尾地塊處置,加快解決141宗爛尾地塊拆遷遺留問題。在整個處置工作中,廣州市始終堅持把被拆遷戶利益放在首位、民生為重的工作思路,以優先實現好和維護好被拆遷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采取各種利民、便民和惠民措施,充分彰顯了以民為本、服務為民的執政理念。
在確定爛尾地塊司法拍賣所得分配受償順序時,為優先、充分保障被拆遷家庭的權益,廣州市決定政府土地出讓收益放在爛尾地所有債務的最后受償。同時,考慮到141宗爛尾地塊市場價值差異較大,可能出現部分價值不高的地塊,公開拍賣無人問津或公開拍賣所得無法完全補償拆遷債務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我市建立了專門的爛尾地處置補償資金專用賬戶,將拍賣所得按受償順序分配后,剩余部分(含政府土地出讓金)存入專用賬戶,按照以豐補歉的原則統籌用于解決其他市場價值不高的爛尾地塊拆遷補償遺留問題,在141宗爛尾地塊被拆遷戶拆遷補償問題徹底解決前,土地出讓金暫不參與受償分配。這就意味著政府盡可能地將土地收益讓利出來優先保障爛尾地被拆遷戶的補償款。
在廣州爛尾地處置政策中,還有很多利民、便民和惠民措施,例如,政府出資修復房屋、市國土房管局免收被拆遷戶房屋評估費、市國土房管局免費支持被拆遷戶起訴、法院緩收訴訟費、案件優先受理和審理等等。也就是說,只有是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在面對被拆遷戶時,政府和法院是能免的一定免,能讓利的最大限度讓,能加快辦理的最快速辦理。
2007年3月13日,受法院委托,市國土房管公開拍賣了海珠區江灣路、荔灣區龍津西路兩宗爛尾地塊,拍賣所得也是按照上述優先保障被拆遷戶補償、拍賣高出部分統籌優先解決全市爛尾地塊拆遷補償問題和政府土地出讓金暫不參與受償分配的思路進行分配。兩地塊順利拍賣可解決694戶、近1700人的拆遷補償問題。至此,141宗爛尾地已全部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其中,66宗爛尾地塊已落實處置方案,解決了10762戶臨遷戶、30594人、約35億元的拆遷補償安置問題,分別占141宗爛尾地塊臨遷總戶數的66.6%,總人數的62.4%,總拆遷債務的66%。
摘自:粵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