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燒粘土磚等于燒土地資源 8000億塊磚破壞耕地50多萬畝
瀏覽次數:918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秦磚漢瓦”,是我們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我國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墻體材料,其中粘土磚占據主導地位。而在燒制粘土磚的過程中,“燒”掉了大量的土地,特別是無執照的黑磚窯,其生產過程對土地資源來說更是毀滅性的,是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的。據中國磚瓦工業協會推算,按年產量8000億塊標磚計算,生產粘土磚每年耗用粘土資源達10多億立方米,還燒掉6000多萬噸煤。
近日,山西省將晉城、臨汾、運城等三個地級市列為重點整治黑磚窯地區。其實,早在2004年山西全省就有粘土磚生產企業3494家,占用耕地約6萬畝,年產標磚170億塊,每年毀壞耕地在兩萬畝以上。山西省多次治理小黑磚窯,限制實心粘土磚,可效果不明顯,目前僅晉城市就有2/3的磚窯是無營業執照小黑磚窯。此外,在河南、山東、浙江,無營業熱照的黑磚瓦窯隨便占用破壞耕地的現象也屢有發生。
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預計未來10年我國城鄉新增房屋建筑面積年均仍將達20億平方米,對墻體材料的需求量很大。有限的耕地既要滿足生產的需求,又要給經濟建設解決后備資源,容不得半點浪費。如何在保護耕地的前提下,為城鄉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建設材料,已經成為擺在政府決策部門面前的一個難題。
100億塊煤矸石磚節地2.1萬畝
為解決這個既要節省土地又滿足建設需要的兩難問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務院早就發出通知,要求到2010年底,所有城市都要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全國實心粘土磚年產量要控制在4000億塊以下。
業內人士認為,最可行的思路和最有效的方法是變廢為寶,對工業廢渣、城市建筑垃圾、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焚燒生活垃圾灰渣等,進行壓制變成新型的建筑材料,生產出各種符合環保和功能要求的墻材產品。實現“制磚不用土,燒磚不用煤”,既可減少取土燒磚毀田,有效保護耕地,減少工業固體廢棄物占用土地堆存,增加土地供給,還治理環境污染,相對成本低、利用效率高。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關注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將其稱為“新資源”,法國、英國、前蘇聯用煤矸石生產燒結實心磚和空心磚,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我國也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墻材產品。
我國是產煤大國,年生產煤炭約24億噸,按15%的排矸比例計算,年排煤矸石約3.6億噸,加上歷年堆存的40多億噸,我國煤矸石資源總量約為50億噸左右。這又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煤矸石已成為我國排放量最大的工業固廢廢棄物之一。中國磚瓦工業協會裝備部主任張榮川介紹,利用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制作新建筑材料——空心磚,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秦磚漢瓦”的生產歷史。由于國家倡導和支持,我國煤矸石制磚業得到迅速發展,煤矸石磚年產量約為100億塊,利用煤矸石約為1500萬噸。
張榮川測算,每生產1萬塊粘土磚相當破壞土地0.02畝,而煤矸石磚不用土地,或少用土地,按我國年生產100億塊煤矸石磚,則每年可節約土地2.0萬畝;每萬噸煤矸石占用土地0.45畝,年利用煤矸石1500萬噸,減少煤矸石占地1000畝,兩項合計,我國年生產100億塊煤矸石燒結磚可節約土地2.1萬畝。
如果把我國目前年產量8000億塊標磚的50%即4000億塊磚,全部采用煤矸石生產,則每年可以節約燒磚用煤約3000萬噸,相當于3個千萬噸礦務局一年的生產規模,同時還節約燒磚用地約80萬畝,消耗煤矸石約為6.0億噸。由此可見,發展煤矸石空心磚是一舉數得的好事,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巨大而深遠。
關閉3萬多家小磚窯節地140多萬畝
除了山西,全國其他地方的小、亂、散、起點低的黑磚窯也較多,而且屢禁不止,一次次死灰復燃。這些黑磚窯沒有營業執照,產品低價銷往農村,反倒以價格優勢使一些新型磚企業陷入困境。新型建材在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做得好,能推廣開,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就是黑磚窯的天下了,農民從性能、質量、價格等方面還是認同粘土磚,新型磚材很難替代舊粘土磚。
劉仁芙認為,農村的市場需求必須要正視現實問題,在農村農民建房還是習慣用粘土磚,所以要統一規劃、區別對待。對于已經批準,不占用耕地,不在耕地上取土的磚瓦窯可以保留,對于不符合條件的,應該必須取締。對于保留下來了的粘土磚窯,也要進行規范,比如在什么地方取土、取土的范圍、取什么樣的土,取多深,都要有統一的規劃。還要整合小磚窯,改進磚機生產工藝,增加使用率,保護耕地。最后,應加大復墾工作的力度,對于磚瓦窯破壞的土地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復墾,恢復其利用功能。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教授常修澤認為,國家要進行調控,一方面要堅決取締非法的小黑磚窯,要淘汰其產能。另一方面要扶持,按照科學發展的思路來發展一些新型的墻體材料的企業,給正規的廠商提供一個比過去更大的市場空間。據統計,近年來,全國共關閉了粘土磚瓦窯3萬多家,其中多數為沒有資質的黑磚窯,新型材料占整個材料的比例提高到了10%,積累節約能源8400多萬,節約土地140多萬畝,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
摘自:粵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