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全國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現場會召開
瀏覽次數:632為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節能減排,7月31日-8月1日,商務部在京召開“全國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現場會議”,動員和部署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以下簡稱“禁現”)。要求北京等10城市從今年9月1日起正式啟動禁止在施工現場攪拌砂漿工作,其他117個城市也將于今后兩年分期分批實施“禁限”。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現場
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司長邸建凱主持并做總結。
姜增偉表示,發展散裝水泥,促進水泥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散裝化,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貫徹節能減排方針的一項重要措施。據初步測算,2006年發展散裝水泥,減少包裝袋94億只、節省包裝費用211.5億元。由此節約包裝紙282.6萬噸,折合木材1554.5萬立方米;節約電力33.9億千瓦時,節約水資源7.1億噸,節約燒堿103.6萬噸,節約燃煤367.4萬噸,綜合能耗節約達807.4萬噸標準煤。在流通過程中,散裝水泥可以避免包裝破損,減少水泥損耗,僅此一項,2006年就減少水泥破損2119萬噸,減少經濟損失約55億元,節約能耗307.3萬噸標準煤。在預拌砂漿生產過程中還可減少水泥、石灰用量。以2006年全國城市3.5億噸砂漿需求量計算,如果全部使用預拌砂漿,每年因此而節約能耗就達31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50萬噸。開展“禁現”工作,為資源綜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在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過程中,每立方米可綜合利用粉煤灰80-100公斤,并可利用尾礦廢石、鋼渣、礦渣等固體廢物制成的人工砂來代替天然砂。2006年,北京市在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過程中,消耗粉煤灰和礦渣達到422萬噸,消耗尾礦廢石約5000萬噸,減少了天然砂石的開采,而且在發展預拌砂漿過程中,北京西郊多年來堆積如山的鐵礦渣得到了有效利用。開展“禁現”和發展散裝水泥,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噪音、粉塵污染,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文明建設。據測算,與袋裝水泥相比,每使用一噸散裝水泥可減少粉塵排放4.2公斤。2006年因發展散裝水泥減少向大氣排放粉塵184.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75.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4. 8萬噸。發展散裝水泥改變了過去靠人拉肩扛、人工裝卸的落后作業方式,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避免了工作人員在充滿粉塵的惡劣環境下吸入大量粉塵而患上矽肺病導致死亡的情況,從而有效地改善勞動環境,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構建和諧社會將做出積極貢獻。
姜增偉指出,當前“禁現”工作已成為我國散裝水泥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此次列入 “禁現”范圍的127個城市,涵蓋了全國除福建、西藏外的29個省(區、市),可以使國家“限制袋裝,鼓勵散裝”政策在城市得以全面落實。據測算,在全國中心城市全面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后,可增加散裝水泥用量1億噸以上,帶動我國水泥散裝率提高8-10個百分點。在“禁現”工作啟動后,城市散裝水泥工作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與散裝水泥工作構成了“三位一體”的城市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新格局。
姜增偉指出,與世界發達工業國家80% 以上的散裝率相比,我國水泥散裝化水平仍然較低,由此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粉塵排放數量相當驚人。為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散裝水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快立法和標準建設進程,為散裝水泥發展提供規范化、法制化的環境;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將“禁現”和散裝水泥工作納入各地節能減排工作體系,為地方節能減排工作做貢獻;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深入調查研究,探索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新思路;建立散裝水泥工作通報制度,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等進行有效的督導。
來自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交通部、質檢總局及各地散裝水泥辦公室負責人、有關行業組織代表共130人出席了會議。
摘自:粵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