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在2007年中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的致辭
瀏覽次數:2560努力轉變發展方式 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 鄭一軍
(2007年10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們:
今天,在黨的十七大召開期間,我們在這里舉辦中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論壇,目的是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探討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尋求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優化升級的新途徑。這次論壇得到了建設部的高度重視,黃衛副部長出席論壇并將作報告。建設部有關司、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建筑業企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國建筑業協會,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和與會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建設需求,建筑市場興旺發達,建設速度前所未有。建筑業做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建筑業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資拉動和規模擴張實現的,建筑業對資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把建筑業的發展盡快轉變到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的軌道上來,已成為建筑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在這次論壇上,我們邀請了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業界資深人士就這個問題作深入研討,以期對大家有所助益。下面,我講幾點粗淺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全面認識建筑業面臨的形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增長,199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到三萬億元,2006年已經超過了十萬億元。經濟界普遍認為,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應當還會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這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是,建筑業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建筑業的生產能力過剩,市場供需失衡,過度競爭導致的市場混亂、質量不高、效益低下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建筑業的發展。更值得重視的是,目前還不能說已經找到了淘汰落后生產力、調控規模、優化結構的有效途徑。而落后生產力得不到淘汰,市場過度競爭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不能根治。第二,建筑業距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要求還相差很遠。不少業內人士還陶醉于建筑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增長,而對于建筑業能耗指標體系的建立和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不夠重視,至今我國還沒有建筑業的萬元產值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等指標,節能減排的技術措施和經濟政策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制訂。如果我們不能高度重視并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會遇到極大的困難。第三,隨著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加大,企業發展空間受限,建筑業企業必然要“走出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國際競爭力不足,嚴重影響了國際市場的開拓,這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大障礙。
因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機遇和挑戰并存,一定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二、深入探討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和途徑
“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國家對各行各業總的要求。建筑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我想說四句話,就是:要走深化改革與優化結構之路,走科技創新之路,走節能降耗之路,走人才興業之路。
第一,走深化改革與優化結構之路。隨著社會對建筑產品質量和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行業這一傳統產業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高度重視:一是要自覺維護市場秩序,積極推進市場有序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所有建筑業企業都要充分認識遵紀守法、加強自律的重要性,從行業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嚴格自律,營造良性競爭的市場氛圍,自覺遏制轉包、掛靠、圍標等違法違規行為,從而真正做到優勝劣汰,使落后生產力得以淘汰,實現行業的合理規模,這是行業優化升級的基礎。二是建筑業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從自身優勢出發,準確地進行市場定位,或者拓寬領域做強做大,或者突出主業做精做專,逐步形成由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等由企業組成的承包商體系,形成大中小企業,綜合型與專業型企業互相依存、協調發展的行業組織結構,滿足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多樣化的需求。三是要推動產權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與國際大型工程公司相比,我國的建筑業企業在諸多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要通過重組、兼并、改造等方式,努力創建一批資金雄厚、人才密集、技術先進,具有科研、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和融資等能力的大型工程公司和“龍頭”企業,提高企業對建設工程項目的綜合服務能力,帶動建筑業生產力總體水平的提高,并在國內外市場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樹立良好信譽,形成綜合競爭能力。我認為具備一定條件的特級企業應當積極向這個目標邁進,為全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第二,走科技創新之路。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一些重要的行業要加快技術改造,全面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這里所列舉的重點行業就包括了建筑業。為此,我以為應當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政府組織下,由有關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編制完成建筑行業技術進步指標體系和技術進步中期規劃,確定一批先進適用技術的攻關、推廣具體目標。二是要加強建筑業的信息化改造。目前,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還很低,如何在質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等施工管理方面加快實現信息化,是建筑業生產組織管理方式改造創新的重要課題。三是要努力研究開發新的工法和企業專有技術,積極采用節能環保型的建筑技術和建筑材料。還要特別強調一點,就是當前要把提高施工機械化和部品部件生產工業化水平做為一項重點。在很多地區特別是不發達地區,實現機械化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就建筑業的特點來講,一部分手工勞動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大量繁重的手工勞動是應該而且能夠實現機械化的。實踐證明,在現階段,實現施工機械化和部品部件工業化生產,是提高生產效率、工程質量和企業效益的有效途徑。
第三,走節能降耗之路。建筑業是能耗物耗大戶,建筑施工技術的水平、建筑材料的應用狀況對全社會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作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拿建筑材料來說,我認為加快建筑材料的升級換代已刻不容緩。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用鋼和混凝土強度普遍低1~2個等級。據有關專家統計分析,將鋼筋強度提高一個等級,可以節約用鋼10%左右,將混凝土性能提高一個等級,可以節約混凝土用量30%左右。請同志們算一算,這當中蘊藏著多大的節能、節地和保護環境的潛力,具有多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希望全國的建筑業企業都能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積極采用高性能和環保材料。唯其如此,國家提出的發展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的目標才能在我們手中成為現實;唯其如此,建筑行業才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第四,走人才興業之路。隨著建筑市場向國內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建設項目的規模和技術難度不斷提高。人才短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既在與國外優秀企業競爭中處于劣勢,也是影響我國建筑業“走出去”的擋路虎。當前,一方面需要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研發能力、熟悉國際市場運作規律的經營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還要大力提高一線生產人員的操作技能水平。由于建筑生產的特點和現有的科技發展水平,施工機械化、智能化不可能完全取代施工現場的手工勞動。一線生產人員的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已成為影響工程質量和生產安全的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在建筑業一線生產人員中,農民工占80%以上。因此,如何提高農民工包括農村工匠的素質和操作技能水平,培養造就一支愛崗敬業、技術過硬、紀律嚴明的技能型人才隊伍,是保證工程質量安全,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是要逐步建立一個符合國情和建筑業特點的一線生產人員操作技能培訓和市場準入的健全體制和運行機制。政府有關部門現已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我認為我們全行業應當把這項工作視為己任,共同為此努力。
三、行業協會要為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做好服務
行業協會具有為企業提供交流平臺、促進行業自律、推動公平競爭、協調利益沖突、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作用。中國建筑業協會將努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深入開展行業調查研究,積極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行業、會員企業的訴求,提出行業發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要引導同業企業從全行業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通過民主協商,形成以遵守法律法規、誠實守信作為共同行為準則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要積極組織協調有關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圍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等關鍵環節,聯合進行技術攻關,推進技術創新和科學成果轉化,組織研究建筑技術標準規范和行業科技發展規劃,在提高建筑業企業科技含量、信息化水平、工業化水平等方面發揮作用。
同志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建筑業十分緊迫和繁重的任務。我們真誠地希望大家充分發表真知灼見,獻計獻策,促使企業抓住良好機遇,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共享改革與發展成果。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