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廣州市番禺區規劃先行 探索新農村建設規劃特色之路
瀏覽次數:18572007年4月份番禺區農村工作會議組織動員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之后,廣州市番禺區規劃分局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貫徹落實新“二十八條”為主線,以組織編制全區247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為重點,堅持規劃先行,探索出了一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的特色之路,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領導,精心部署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局領導對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高度重視。全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鋪開后,規劃局迅速成立了有王保森局長為組長,副局長許文、孫玥為副組長,各科室主要領導及各鎮街負責城建工作的副鎮長為成員的番禺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明確了主要職責。使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做到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
(二)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
為確保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要求和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在認真學習《廣州市村莊規劃規劃編制要求》及相關政策文件的基礎上,對照《番禺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番禺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任務分解表》,經認真研究,制定了《番禺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實施方案》,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后,與區委農村辦聯合向各鎮街、相關部門印發。上述實施方案從規劃編制、規劃報批、農村市政工程建設、規劃實施及組織培訓、宣傳報道等方面明確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內容及進度安排,使這項工作的開展真正做到有具體計劃、具體步驟、具體要求和具體目標。
(三)廣泛動員,借鑒經驗,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
在前期落實好各項準備工作后,番禺區規劃分局與區委農村辦組織各鎮街、試點村的領導召開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動員大會。動員會圍繞《番禺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實施方案》,向各鎮街、村進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和深入的思想發動,區領導嚴宗活、戴永昌、戴友華出席了動員會并做了重要講話,極大地鼓舞了相關職能部門和鎮街開展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的熱情。會后,與會人員還到增城市新塘鎮參觀了上邵村、西南村的新農村建設,從中借鑒、學習到不少有益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動員、學習,全區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模式全面啟動。
二、加強規劃研究,統籌指引全區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
為增強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番禺區規劃分局有針對性地與中大等相關單位開展了合作研究,加強對農村建設與發展規律的探索,著力構建“點—線—面” 結合的新農村規劃體系。
(一)面——上層規劃研究。
為指導全區247條村的新農村規劃的編制工作,在著手開展具體的規劃項目之前,有必要高屋建瓴地對全區農村的現狀與未來、番禺農村發展與村莊建設的特點、新農村規劃編制的戰略目標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為此,番禺區規劃分局除開展了《廣州市番禺區農民建房技術標準》(草案)的研究與《番禺城中村規劃建設管理對策案例研究》兩個項目外,還委托中山大學開展了《番禺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策略研究》。通過開展上述研究,使區規劃分局對新農村工作的認識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為下一階段新農村規劃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點——新農村建設規劃
根據番禺區各村的發展階段與現狀特點,番禺區規劃分局將全區247條行政村分4批進行新農村規劃的編制。其中,第一批共30條村,包括17條區級試點村,7條生態農業示范村,6條特色村。第二批共49條村。包括38條“牽手打造試點村”,11條中心鎮屬村第三批共55條村。包括53條“雙百共建文明村”,2條“牽手幫扶發展緩慢村”。第四批共113條村。
(三)線——新農村專題規劃與研究
根據市長辦公會議關于“海鷗島要先規劃,后開發”,“要盡快制定海鷗島的保護開發規劃”, “發展規劃要保留田園風光,突出嶺南水鄉特色,保護好綠色生態景觀,將海鷗島建設集休閑、娛樂、特色飲食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區”的會議精神,番禺區規劃分局因地制宜地開展了海鷗島、觀龍島、大刀沙島等七條村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開展保護規劃研究,修改完善后的《海鷗島生態農業旅游區保護開發規劃》目前已上報市規劃局審查;針對城中村改造的特殊社會經濟背景與利益分配模式,番禺區規劃分局開展了南郊村改造規劃與東郊村改造規劃的研究工作,其中,《番禺區南郊村改造規劃》經召開專家評審會,已經可以作為指導該村改造規劃管理依據,目前,正根據有關意見進一步進行完善。上述專項規劃的開展,豐富了新農村規劃的內涵,也使規劃的編制、規劃的實施與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更為緊密。
三、堅持規劃先行,全力推進新農村規劃組織編制工作
系統的新農村各項籌備工作促進了新農村規劃編制的順利推進。9月初,第一批30條村的規劃編制完成,9月下旬,番禺區規劃分局一連四天分別在相關鎮街召開規劃成果意見征詢會,對規劃成果予以完善。區委農村辦、國土、交通、環保等有關部門領導及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設計單位的專家、教授受邀參加了會議。通過深入大崗、沙灣、市橋、橋南等鎮村現場查看,與會領導、專家具體解析了新農村的規劃構思、設計理念和規劃布局等情況,并就番禺鎮村實際、村民生活習慣、村容村貌的改善以及本土文化的保留等進行認真討論,對進一步完善全區新農村建設規劃成果各抒己見,為進一步深入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組織編制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是一項全新的規劃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番禺區規劃分局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摸索出了不少工作的新路子和有效的操作辦法。總結第一批新農村規劃編制工作,番禺區規劃分局有如下工作的亮點:
(一)項目前期擬定“任務書”與“電子文件數據標準”。
在著手開展新農村規劃的編制之前,經認真研究,番禺區規劃分局擬定了詳細的《番禺新農村建設規劃任務書》。任務書主要對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提供直接的依據。同時,與任務書一同擬定、共同使用的《番禺新農村建設規劃電子文件數據標準》通過規范成果數據的格式,為新農村規劃成果在日后的規劃審批與規劃編制中的應用作好準備。
(二)項目開展后的進度控制與信息交互。
在所有新農村規劃項目的開展過程中,番禺區規劃分局都一直密切與設計單位、鎮村代表、職能部門等各方進行密切溝通,根據甲乙雙方簽定的合同與任務書進行項目進度與研究內容的控制。同時,區規劃分局還承擔了向設計單位提供基礎資料及配合調研的任務。
(三)成果初步審查與反饋。
在設計單位提交了各期設計/研究成果后,番禺區規劃分局根據“合同”與“任務書”的約定,首先對成果的內容要件進行符合性審查。待審查合格后,再對成果研究內容進一步審查。
通過對各受委托單位所承擔的設計成果的通盤分析,結合成果評審時各方的反饋信息,番禺區規劃分局發現各項目在成果的深度、表達形式乃至外觀上大相徑庭。為此,又委托中山大學開展了《番禺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設計指引與模板》的研究工作,旨在使各村的新農村規劃成果能夠同步。
四、民生為重,探索解決農民“建房難”問題長效機制
近幾年,番禺區農村村民因受政策制約無法建設自住住宅,從而產生了非常普遍的“建房難”問題。從2006年開始,番禺區規劃分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把解決農民“建房難”問題作為“民心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結合今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并為此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
一是深入各鎮(街)調研,對各鎮(街)農民建房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匯總及歸類,編寫制定了《農村村民用地積壓案的處理原則》及《農村村民住宅報建管理程序》,加快清理遺留案件。
二是對全區村民住宅的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進行了調查和預測研究,初步核定了2006-2010年番禺區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規模。同時以大崗鎮為試點組織編制了《大崗鎮村民住宅布點規劃》,并制定了《番禺村民住宅布點規劃編制計劃》,擬在全區范圍展開村民住宅布點規劃的編制工作。
三是編寫完成《廣州市番禺區農村經濟留用地布點規劃任務書》及《廣州市番禺區農村村民住宅建設規劃管理辦法》(初稿),為全區農村村民建房的規劃管理工作提出解決辦法。同時,代區政府草擬了《關于番禺區農民“建房難”問題的情況報告》向市政府專題匯報,積極爭取市政府以番禺為試點下放農村村民住宅申請的審批權限。
五、抓好建章立制,保障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順利推進
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規劃技術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番禺區規劃分局注重抓好建章立制,保障主體工作順利推進。
(一)聯席會議制度
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聯席會議,由王保森局長為總召集人,孫玥副局長為第一召集人,區委農村辦負責人為第二召集人。成員由規劃分局各科室負責人,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各鎮街負責規劃建設的負責人組成。
聯席會議全體成員會議原則上每季度召開1次。主要是對工作中比較突出、帶普遍性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分析、總結每季度(上半年、年度)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下季度(下半年、下年度)工作任務。會議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承辦。
(二)檢查督辦制度
各任務負責人在每年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分別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安排、全年工作總結及下一年工作設想,以書面形式報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匯總;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對各工作責任人、各鎮街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檢查、督促,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培訓宣傳制度
一是確定1名聯絡員,負責搜集、整理、反映全區新農村規劃的動態信息,根據實際工作進展情況,定期報送動態信息至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在局網站進行宣傳報道。二是做好文件、信息資料的積累和建檔工作,特別是將新農村規劃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形成音像資料積累建檔。三是視工作需要,有針對性地通過舉辦培訓班等方式,提升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參與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相關工作開展。
摘自:粵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