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省建設廳組織170人規劃隊下周一開赴汶川 3個月內拿出一攬子規劃方案
瀏覽次數:1004昨日(7月23日),省建設廳在廣州召開“汶川恢復重建規劃工作會議”。會議透露,由省建設廳組織的15支規劃編制組170人,將于下周一奔赴汶川開展工作。
省建設廳城鄉規劃處處長蔡瀛透露,廣東建設規劃部門將爭取在接下來3個月內,也即是10月底之前,完成汶川地區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鎮、鄉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以及專題研究等重建規劃工作方案,并在3年援建期間,進行全程跟蹤的規劃實施指導。
災后土地缺失嚴重
7月8日至16日,廣東省汶川災后重建規劃設計援助隊(以下簡稱“援助隊”),分別對以汶川縣城威州鎮為中心的北區和以映秀鎮、水磨鎮為中心的南區進行了現場調研工作。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王國恩介紹說,“5·12”特大地震發生后,汶川縣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建筑損毀嚴重。尤其是耕地滅失嚴重,全縣10.6萬畝耕地中有9萬畝受災(其中,滅失土地4.2萬畝,嚴重受損4.8萬畝),可用耕地僅剩1.6萬畝。
省建設廳廳長房慶方表示,雖然國家相關政策提出了原地重建的要求,但由于災后土地缺失嚴重,原有城鎮建設用地也多數受到滑坡、泥石流的威脅,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地震遺留建筑的安全性也急需進行專業的安全質量鑒定。將來,規劃用地能不能安置全部的居民,能不能給他們提供安居樂業的新的生存環境,都需要通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
重建規劃要因地制宜
會上,不少規劃界人士也提出一些困惑進行探討。比如,災區地方政府和災民對規劃的期望很高,甚至希望通過制定和實施規劃實現一步到位的“高標準”或“一步脫貧”;援助的規劃隊伍是否該包攬援助地的所有規劃?應急規劃與長遠規劃的關系如何協調?
對此,房慶方明確表示,廣東援建隊伍不能“包攬一切”,應明確好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援助四川本土的規劃力量而不是代替實施,幫助當地的黨委政府做好決策。而災后重建規劃是一個長期跟蹤服務的過程。在重建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作的規劃也需要不斷跟進。
房慶方特別提醒在座的規劃界人士不能“太理想化”。他說:“我們廣東的規劃師都做慣了大手筆,珠三角的城鎮動不動就幾十萬人,但當地的鄉鎮都只有幾千人。我們在做規劃的時候,不能把珠三角的某個鎮照搬過去,而是要實事求是地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民族特色和生活習慣訴求來做。”
摘自:粵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