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色视频_最新国产清清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传区网站_中文字字幕人妻高清乱码国产亚洲精品第一页综合_美少妇自慰av无码日韩一区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省建設廳通報開展2008年全省建筑施工質量檢查情況
瀏覽次數:1763

粵建管函[2008]499號

廣州市建委、各地級以上市建設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我廳《關于開展2008年全省建筑節能、勘察設計市場和建筑施工質量聯合檢查的通知》(粵建科函[2008]329號)的工作部署,我廳于10月14日至21日組織開展了全省建筑節能、勘察設計市場和建筑施工質量聯合檢查,現將建筑施工質量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這次建筑施工質量檢查共抽查在建工程125項,其中居住建筑60項,公共建筑65項,總建筑面積859756平方米,從檢查總的情況來看,各市建筑工程質量處于受控狀態,監管基本落實,施工質量總體水平保持穩定提高。主要體現在:一是各市建設局(建委)及質量監督站對工程質量監管工作重視,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工程質量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二是受檢工程多數參建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質量意識較強,能較好地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質量責任和義務,認真貫徹落實工程質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施工強制性標準,質量行為比較規范。三是下大力氣治理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成效明顯。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這次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如下:

 ?。ㄒ唬┎糠质┕て髽I沒有認真落實質量責任制,執行強制性標準不嚴格,對質量問題的整改不主動。一是部分施工企業沒有按照規定落實質量責任制,只是停留在書面上,沒有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缺乏施工現場質量責任制檢查考核;二是施工項目負責人在崗率低;三是施工現場的項目負責人、施工員、質檢員對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對新標準、規范不熟悉;四是施工組織設計沒有針對性,無法有效指導施工;五是對混凝土構件脹膜、柱頭漏漿、砌體砂漿不飽滿、通縫、拉結筋不符合規定要求等質量通病在施工過程中缺乏控制措施;六是部分施工企業歸檔資料不齊全、不規范,資料歸檔組卷成冊較混亂。

  (二)部分監理單位的監理人員業務水平偏低,部分項目監理不到位,監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監理人員持證上崗率低,總監理工程師到位率低,個別市抽查的5個項目,有3個總監理工程師不在位(或沒有持證上崗);二是部分監理人員沒有掌握工程建設標準規范等基本業務知識;三是節能工程監理規劃和實施細則針對性差,達不到控制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的目的;四是現場監理人員數量不足,水暖、電氣專業監理工程師配備不到位;五是監理內容缺項較多,未按規定進行旁站、巡視和平行檢驗,巡視、平行檢驗無記錄或記錄不全;六是部分監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材料和工序報驗把關不嚴。

 ?。ㄈ┎糠仲|量監督站對工程質量存在問題督促整改落實不到位,部分質監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從現場檢查看,對于現場質量問題,部分質量監督機構發出的整改通知單偏少,有的發出整改通知單后未跟蹤落實,與施工現場檢查的實際情況不符;部分質量監督員對強制性標準不夠熟悉,對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質量問題不能及時發現。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根據這次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提出幾點要求:

  (一)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質量監督機構要改進監管模式,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管理。一是改變重項目監督輕企業監管的方式,重視對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審查和執行的監管,通過促進施工企業執行有指導作用的施工組織設計達到質量自控的效果,同時還應重視施工企業對工程項目的質量檢查,今后在監督交底時應要求施工企業提供對工程項目的檢查計劃,并將計劃的落實情況納入監督的內容。二是改變重施工企業監管輕監理企業監管的方式,重視對監理規劃、細則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的檢查,督促監理企業發揮作用;三是充分發揮省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對質量管理問題突出的企業予以曝光。

  (二) 施工企業應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落實質量責任制,保證工程質量。一是應將保證工程質量作為求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樹立質量品牌意識,以過硬的質量提升競爭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遠距離的工程實施及時的監控,特別是對施工的關鍵部位和關鍵環節實施重點監控。三是重視項目管理人員的培訓,不僅是業務知識的培訓,還要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四是企業應重視對項目班子落實質量責任制的考核,制定考核標準和獎罰措施。

 ?。ㄈ?監理企業應切實履行監理職責,保證工程質量處于監控狀態。一是應針對工程的特點和施工企業的弱點認真制定監理規劃、細則,指導全過程監理。二是應加強對監理日志等方面的檢查,督促監理人員落實旁站、巡視、平行檢查等工作。三是對施工企業整改不力的質量問題,應根據具體情況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質量監督站、建設單位報告,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四是及時組織監理人員學習新規范標準和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有關知識。

廣東省建設廳

二OO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