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中山市規劃局等首次劃定四處歷史文化街區及優秀歷史建筑
瀏覽次數:1287近日,中山市首次劃定了孫文西街區、西山寺、從善坊、沙涌村等4處為歷史文化街區。據介紹,根據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經中山市規劃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等部門審核并組織專家論證,劃定了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及優秀歷史建筑。
孫文西歷史街區北至煙墩山、甕菜塘以南,岐江河以東,悅來路以西的區域,面積7.1公頃。據了解,孫文西歷史街區古稱迎恩街,從隋唐時期開始到1925年間逐漸拓展。1925年之后,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孫文路。兩側的低層建筑,從建筑風格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式殖民地風格建筑與嶺南騎樓建筑的混和,建筑學上稱為“南洋風格建筑”,是歐亞混雜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現。
西山寺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包括太平路、孫文西路、京華時尚城和工人文化宮北入口圍合區域,面積3.2公頃。西山寺位于石岐西山,原名仁壽禪林,又稱仁壽寺。也稱武峰和第一峰。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是明鄉賢讀書之所,尋改為寺,延僧居之,距今已逾400年。該寺使用土地面積 1670.85平方米,建筑面積1363.46平方米。
從善坊歷史文化街區東起民生路,西至從善坊,南起共和巷,北至郭家巷,中間包括觀音巷(曾稱解放中路十二巷),面積1.6公頃。從善坊歷史文化街擁有很多風格獨特的老宅,均建于民國期間,多為騎樓式,磚混結構,具有中西合璧風格,生動反映了中山處于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特征。
沙涌村歷史文化街區南起教忠街、應彪路,北至長興街、橫嶺九街,西起仁和三巷,東至澤秀街,面積15.97公頃。據了解,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馬南寶先祖驛、駁從新會縣城金紫街遷居于此。因樹旁河涌多沙,故名?,F保存有宋帝遺跡牌坊、鎮龍閣、沙溪南源堂等一批歷史古跡。
摘自:粵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