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廣州市住房保障辦未雨綢繆 切實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工作
瀏覽次數:1358為進一步加快全市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切實解決低收入市民住房困難,根據國土資源部《關于切實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58號)和《廣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辦法(送審稿)》的統一要求,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全面開展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工作。
一、打破舊觀念,樹立新思維,形成新思路。
首先,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做好這項工作,要打破舊觀念,樹立新思維。加強各區間的協同合作,打破本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少,沒必要進行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的舊觀念,著眼全市,樹立統籌資源,攜手做好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工作的新思維;堅持未雨綢繆,打破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無須提前計劃,當年建設當年儲備的舊觀念,提前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計劃,確保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增強全局意識,打破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無利可圖,不值得重視的舊觀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舉措,是關系全市經濟穩定發展的重點工程。
二、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切實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工作。
目前,保障性住房用地主要從存量用地、已收回閑置土地和政府儲備用地等三種渠道供應,隨著存量用地的消化完畢,閑置土地受地塊面積和區位等因素限制,且實際收回土地使用的難度較大,今后,保障性住房用地將側重于通過土地儲備的途徑解決。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并已納入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為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長遠、有效的供應,其儲備工作要切實做好。
三、市區聯動,密切配合,研究探索征地補償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新思路。
結合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工作以及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探索征地補償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新思路。在征收農民集體土地時,除了采取貨幣、社保和留地等補償方式和安置途徑外,還可以將保障性住房項目中的商業配套等物業,實物補償給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征地難問題。同時,探索研究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廉租住房,既切實解決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產和生活出路,又可以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數量。
目前,市住房保障辦就編制廣州市年度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計劃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
明確完成時間。每年9月30日前,各區將下一年度的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計劃報送市住房保障辦,由市住房保障辦對各區上報的年度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規模和具體項目進行綜合平衡后,擬定年度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計劃,并作為全市土地儲備計劃的一部分,按程序報市政府審批。
明確編制依據。編制保障性住房用地儲備計劃的主要參考因素包括:1.結合本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數量,分析本區對保障性住房用地的需求及規模;2.本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指標情況;3.本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情況;4.本區3~5年擬安排的用地項目、項目位置及規模;5.本區重點工程拆遷安置項目安置房需求;6.擬選址項目的權屬情況;7.對項目征地拆遷量、征地拆遷難度作分析、評估。
摘自:粵建網